公款购买烟酒的立案条件是啥
杭州临安刑事律师
2025-05-21
法律分析:
(1)贪污罪方面,国家工作人员凭借职务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若数额达到三万元以上就达到立案标准。即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存在贪污救灾、扶贫等特定款物等情形,也会予以立案。例如用公款购买烟酒供个人使用并符合上述条件,就可能涉嫌此罪。
(2)挪用公款罪中,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若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应立案;若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需立案。
(3)受贿罪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会立案;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且具有特定情形的,同样应立案。
提醒:公款使用有严格法律规定,若涉及上述行为可能面临刑事风险,不同案情法律认定有别,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分析。✫✫✫✫✫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贪污罪立案条件:国家工作人员凭借职务便利,通过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若数额达三万元以上,就会被立案;若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贪污的是救灾、扶贫等特定款物等,也会立案。
(二)挪用公款罪立案条件: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供个人使用,若用于非法活动且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用于营利活动、超过三个月未还且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会被立案。
(三)受贿罪立案条件: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会立案;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且具有特定情形的,同样会立案。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特定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第五条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特定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第六条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特定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公款买烟酒涉嫌犯罪时,不同罪名立案条件如下:
-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靠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达三万以上;或一万到三万,但贪污救灾等特定款物,予以立案。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自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三万以上;用于营利或超三月未还,数额五万以上,应立案。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借职务便利索贿或非法收受财物,数额三万以上;或一万到三万且有特定情形,需立案。✫✫✫✫✫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公款购买烟酒涉嫌犯罪时,涉及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各罪名有不同立案条件。
法律解析:
对于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达三万元以上就应立案;若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存在贪污救灾、扶贫等特定款物等情形也需立案。挪用公款罪方面,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或超三个月未还数额五万元以上应立案。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三万元以上应立案,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且有特定情形同样应立案。公款使用有严格法律规定,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如果在这方面有疑问或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公款购买烟酒涉嫌犯罪主要涉及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达三万元以上,或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有贪污特定款物等情形就应立案。挪用公款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或超三个月未还数额五万元以上应立案。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三万元以上,或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有特定情形应立案。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加强公职人员廉政教育,提升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2.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公款使用的监管和审计。
3.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1)贪污罪方面,国家工作人员凭借职务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若数额达到三万元以上就达到立案标准。即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存在贪污救灾、扶贫等特定款物等情形,也会予以立案。例如用公款购买烟酒供个人使用并符合上述条件,就可能涉嫌此罪。
(2)挪用公款罪中,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若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应立案;若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需立案。
(3)受贿罪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会立案;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且具有特定情形的,同样应立案。
提醒:公款使用有严格法律规定,若涉及上述行为可能面临刑事风险,不同案情法律认定有别,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分析。✫✫✫✫✫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贪污罪立案条件:国家工作人员凭借职务便利,通过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若数额达三万元以上,就会被立案;若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贪污的是救灾、扶贫等特定款物等,也会立案。
(二)挪用公款罪立案条件: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供个人使用,若用于非法活动且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用于营利活动、超过三个月未还且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会被立案。
(三)受贿罪立案条件: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会立案;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且具有特定情形的,同样会立案。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特定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第五条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特定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第六条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特定情形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公款买烟酒涉嫌犯罪时,不同罪名立案条件如下:
-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靠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达三万以上;或一万到三万,但贪污救灾等特定款物,予以立案。
-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自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三万以上;用于营利或超三月未还,数额五万以上,应立案。
-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借职务便利索贿或非法收受财物,数额三万以上;或一万到三万且有特定情形,需立案。✫✫✫✫✫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公款购买烟酒涉嫌犯罪时,涉及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各罪名有不同立案条件。
法律解析:
对于贪污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达三万元以上就应立案;若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存在贪污救灾、扶贫等特定款物等情形也需立案。挪用公款罪方面,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或超三个月未还数额五万元以上应立案。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三万元以上应立案,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且有特定情形同样应立案。公款使用有严格法律规定,任何违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如果在这方面有疑问或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公款购买烟酒涉嫌犯罪主要涉及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达三万元以上,或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但有贪污特定款物等情形就应立案。挪用公款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三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或超三个月未还数额五万元以上应立案。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三万元以上,或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有特定情形应立案。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加强公职人员廉政教育,提升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2.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公款使用的监管和审计。
3.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下一篇:暂无 了